1.认真听讲是一种能力
能力就像肌肉一样需要训练。训练的方式就是在大学的每一个课堂上,要求自己认真听老师讲课。当认真成为习惯,你会很享受这种高质量的动作给你带来的好处,比如专注的能力,入定入静的能力,这些能力会伴随你一生。
如果你在大学里持续散漫形成习惯,你会发现在后续工作以及学习中,你很难让自己专注。于是即使到关键时刻,你的弦也是绷不起来的,因为要你上的时候,你不行。
2.课程讲得不好不能成为不听讲的理由
大学里面可能有通识课或者专业课,老师的水平可能也会有高低,于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大概是,这个老师很水我就不听讲,这个课太烂我不听,大不了自己看。
但问题来了,我始终相信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是优于学生的,所以当一个学生说老师讲得烂的时候,我其实是期待学生能说出来具体哪里烂,而且能指出明确的点以及可改进的方案的。
现在更多数的情况,学生只是用“这课很烂”作为“我不听讲”的理由。
一定要记住,你在平时放的水,最后一定会流到你的脑子里的。其实我是不相信一个认为老师没水平的大学生,水平要高过老师的。老师站台讲台上,你就好好听讲。
大学其实是专治青春期各种不服的地方,如果你能驾驭得住因为自己的无知产生的肾上腺素,而且能从老师的课堂中吸收到东西,那即使你在工作中,遇到一个你自以为很烂的领导,你也会可以工作中迅速成长。
3.课程有用无用不是一个大学生的格局能判定的
现代的大学生最爱说的话就是,这些课程设置很落伍,跟不上时代的要求,学了也找不到工作,都是无用的课程。
其实我觉得很幸运的一点是,中国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尽管有不足之处,但是幸好还是过来人设置的,而不是由学生自主设置的。
学生的知识没那么丰富,这也是大学学习的核心目的之一,提升视野和格局,不要那么目光短浅。要以学生那丁点的行动量要拿来判定大学课程有用和无用,是很可笑的行为。大学生在大学需要练习的一个本事是,给你一门课程,你学到你能力范围内的最好。
如果你在大学里能训练自己不带情绪地学好任何课,你毕业走上社会,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人。你的收入也不会低。
4.跟上老师的节奏,梳理你的思路,这是最快的进步
有很多人上完了大学,思考方式还是那种“原生态”的模式。所谓的原生态就没有经过系统刻意地训练,而是任由随机事件随机冲击产生随机结果的状态。
如果你从大学毕业的时候,你的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你的专业领域带给你的精神、信念、理论和体系,只是比走进大学的时候老了四岁,那你的思考方式很可能就是原生态的。
原生态的人最容易被营销号、营销党收割了。这是很容易煽动的一群人,商业也以从这群人身上赚钱为导向,无所不用其极。但是原生态人的进步和成长,其实也没人关心在意了,反正赚了你的钱就行。
大学其实是手把手教的最后机会了,老师上课会基本上按照课本给你推演一遍,来龙去脉,构建逻辑。所以如果你能完整地跟下来,一堂课的收获是非常大的。
5.聚精会神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稀缺能力,大学应该打好基础
走神是认真听讲的大敌。
工科、理科学生上课其实很辛苦的,以前学习理论计算机的时候证明NP完全问题,全班同学一起推演,证明到后面老师都绕进去了。(我想说的是,)但凡有一步你的思绪跑偏走神了,要跟上这些证明的过程都会异常困难。有些课程的设置和难度,你要没听讲课后自己看书其实更有困难。
文科也许好一些,也就是走神的代价更小一些。但是出来混都是要还的。如果走神的时间多了,课堂没有留给你什么,然后又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,相当于你的青春年华就这么荒废掉了。
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是相通的。当你没有能力始终如一地跟着老师走完一堂课不走神不分心,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一篇超过2000的文字你竟然看不完跟不上没耐心。然后你还开始找一些什么“大道至简”的理由来给自己的阅读无能找理由。大学是让你通透地学一门专业的最好机会,在你掌握这些复杂的细节和规律并熟练应用之前,你没有资格谈大道至简的,因为深度和力度都不够。
就像“上课认真听讲”这样几个简单的字,展开来分析也是有许多脉络的,所以我甚至能写出一篇文章。
也许你会觉得你知道要上课认真听讲,也觉得我在说废话,但是你若只是知道,做不到,也许你就缺一篇这样的要求你能跟上思路的长篇大论。